党的十七大学习辅导材料(1)
主讲人:向友恒
胡锦涛同志代表党中央所做的十七大报告,体系庞大,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其主要构架及主要内容共分为十三大部分,我们可按其内容分为三大板块进行辅导学习。
第一大板块:伟大历史进程的总结和今后工作总体要求。
在第一板块中,报告共分五大部分:
(一)、总论或综述部分:这是整个报告的总论,是纲领、是中心思想。我们要重点把握和理解以下三个方面:
1、什么是改革发展关键阶段?
阶段划分的理论依据,关于社会主义阶段的划分,是马克思主义认识社会的基本方法之一。恩格斯说:“我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包含着一连串互相衔接的阶段的发展过程的阐述”。那么,邓小平同志按照中国国情和实际情况划分,中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就是说,从20世纪中叶,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至少这100年里,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2.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呢?
简单地说就是社会主义不发达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明显特征主要表现在:第一、工业化的历史任务尚未完成,总体判断,还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现在,我国产业结构落后,增长方式粗放,在工业生产、流通和其他社会经济生活的诸多方面仍有大量落后设备在使用着,科学技术水平,国民教育水平和文化素质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第二、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很不平衡。虽然国家在促进协调发展方面采取了许多政策措施,但是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根本扭转。从抑制差距扩大到逐步缩小差距,还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发展不平衡的矛盾还会长期存在。第三、城乡二元化经济状况还没根本改变。从纵向比较,虽然城市化进程得到加快,到2006年城市化率已达到43.9%,按计划到2020年可望达到60%左右,届时将会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但仍明显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目前世界城市化率已超过50%,发达国家都在80%以上。第四、我国经济总量虽然已升到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占有GDP只有2010美元,排列110位仍居世界后列,属于下中等收入国家。生产力仍处落后状态等等。
关键阶段的确定。《报告》中开篇首句提到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它和总论结束语中“带领人民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是相对应的,前后照应的。
3.什么是关键阶段呢?
我们单从经济发展角度看,按照国际经验和惯例,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1000—3000美元的国家所处的阶段,都属于发展的关键阶段。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确立的“三步走”战略,大致把自改革开放这29年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探索阶段或摸索阶段。即“第一步走”阶段,时间大约1978年—1990年。在这阶段中,中央提出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的目标。同时,提出改革开放,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路子。首先在农村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农村体制改革,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农民积极性,解决了中国人民粮食问题和温饱问题;以深圳、珠海、海南为代表的经济特区初步建成,已形成改革开放的大好局面,但在这阶段中,生产资料仍以公有制的计划经济形式体现出来。
第二阶段:起步阶段或发展阶段。即“第二步走”阶段,时间大约1991年—2000年。在这阶段中,中央提出要实现,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基本达到小康水平。期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激剧发展,超过第一产业水平,实现了产业结构的转变;在第一产业中,大量农民工进城加入第二、三产业建设,形成了劳动力的大转移,土地逐渐向少数的种田能手集中和向多领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带动了农副产品深加工和资源型产品加工业加速发展;随着WTO的加入和对外开放政策加快,以外资企业为主的经济寡头和以银行、证券业、保险业为主的金融寡头已完全进入中国市场,形成了与中国民族经济共生格局;成功地收回了香港、澳门,稳定了政治、经济、金融形势。
第三阶段:起飞阶段或关键阶段。即“第三步走”战略,时间大约从2000年到2020年,在这阶段中,中央提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3、明确大会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这既是大会的主题,又是大会的中心思想,更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今后工作的行动纲经。
4、深刻认识“旗帜论”和“三个统一”。主要内容在总论第三段和“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的后半部分。
①、统一的旗帜:《报告》中指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旗帜”。29年来,第一次把新时期党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相结合的全部伟大成果集中起来,形成的一面伟大旗帜,第一次阐明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内涵。早在1982年,邓小平同志在十二大开幕词中就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个基本结论同时也回答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那就是: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相结。
1987年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扎根于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是指引我们事业前进的伟大旗帜。”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概要。
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相应地,把党在新时期以来高举的旗帜,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统一的内涵。《报告》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内涵,明确界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十七大提出来的。这一科学界定,同时对新时期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行科学整合,也是十七大的重大理论贡献。于是形成: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这三者,成为完整的统一体。
统一的主题。归纳起来就是“一个始终不渝”和“四个坚定不移”。
“一个始终不渝”:就是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始终不渝地加以坚持和发展。
“四个坚定不移”:一是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这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二是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这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新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的必然要求,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三是坚定不移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这是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四是坚定不移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则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